党的建设
Party Building
纪检监察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党的建设 > 纪检监察

由“曹鼎不可”说“官德”

发布日期:2014-08-01浏览次数:

 

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深刻指出:“坚定不移反对腐败,永葆共产党人廉洁的政治本色。”再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、常思贪欲之害、常怀律己之心,切实加强官德修养,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礼仪道德的民族,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。
  明朝焦竑所著的《玉堂丛语》,卷一中记载了一则“曹鼎不可”的故事:“曹鼎为泰和典史,因捕盗,获一女子,甚美,目之心动。辄以片纸书‘曹鼎不可’四字火之,已复书,火之。如是者数十次,终夕竟不及乱。”相比较另一位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而言,曹鼎就显得可信得多。见到美貌女子,他想乱,但觉得不可乱。权衡的结果,是官德战胜了情欲。如此,更像一个“人”,经过思想的斗争,最终经受住了考验,做出了正确的选择。
  那么,何为官德?我们以为:一要执政为民;二要修身立德;三要尽心竭力;四要清正廉明;五要笃行官德。官德就是从政为官者应有的道德品格、职业操守,是为官之道、用权之道。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,如果不能时刻自省、自重,即使一时抵挡住了“香风”,也难挡“糖弹”的进攻。“曹鼎不可”的办法虽然看似有些笨拙,却不失为做人的上策。为官之人确实应该时时刻刻谨记自己的职责、使命,不忘人民的信任和重托。
  明代山东巡抚年富书写的“官箴”中谈到:“吏不畏吾严,而畏吾廉;民不服吾能,而服吾公。公则民不敢慢;廉则吏不敢欺。公生明,廉生威。”“官箴”说出了一个道理,在百姓心中,公正自然会产生严明,廉洁才会有威望。反对腐败、建设廉洁政治,也正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、恪守的政治原则。为官清廉与否,对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极大,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。因此,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,拒腐防变仍须警钟长鸣。共产党员更是要把“清廉”当作是“官德”的内在要求,清清白白做官,堂堂正正做人,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。
  古往今来,凡立志做廉吏者,“不患无位,而患德之不修也”“不患位之不尊,而患德之不崇”,都很注重“官德”的修养。譬如,三国诸葛亮的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宋代子罕的“不贪为宝”,明代于谦的“清风两袖朝天去,免得闾阎话短长”,包拯、海瑞的正直为民、一身正气等,无不闪耀着“官德”的光辉,体现着人格的魅力。
  历史犹如一面明镜。老百姓心中有一杆“秤”,称得出公正廉明、人心所向。正所谓公心乃人之德;清廉为政之本。为官从政,手中难免会有或大或小的权力,如何运用,如何对待这些权力?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讲道德,有道德。这不仅是为官之道,更是立身之本。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,就必须做到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。
  古语有云:“士有百行,以德为首。”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格,就会有光彩和魅力。否则,即使拥有的东西再多,也会黯然失色。官德乃从政之本、为官之魂,只要为官之人拥有了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,就能不令而行,做到影响一片、造福一方。
 
上一条:“三宝”有大义 下一条:返回列表